中医健道首页>>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宫颈癌相同,亦遵循由良性增生至癌变的演变过程。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过程是:正常增生的子宫内膜→囊性增生→腺瘤样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浸润癌。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为最轻度的内膜增生改变;囊性增生是癌发展中的早期阶段,仅有1.5%可发展为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包括子宫腺瘤型增生过长伴细胞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原位癌亦称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可自行逆转为正常内膜,也可发展为癌。由于内膜癌发展较慢,故有20%~40的内膜癌患者在确诊时病灶仍局限于内膜。1.大体形态肉眼观察子宫内膜癌可分2种类型:(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被癌组织侵犯,癌灶常呈菜花状从内膜表层长出并突向宫腔内,充满宫腔甚至脱出宫外。癌组织灰白或淡黄色表面有出血、坏死,有时形成溃疡,当癌组织阻塞宫颈管时可致宫腔积脓。(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局限型癌灶易侵犯肌层,有时病变虽小,但却已浸润深肌层。2.组织学形态子宫内膜癌有多种组织类型。根据癌组织结构表现及核的异型性程度,病理学可分3级,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度分化);Ⅲ级(低分化)。(1)子宫内膜样腺癌:占80%~90%,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上皮复层并形成筛孔状结构。癌细胞异型明显健康搜索,核大、不规则、深染,核分裂活跃分化差的腺癌腺体少,腺结构消失呈实性区域。(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组织中含有鳞状上皮成分。若腺癌中含有良性的鳞状上皮,称为棘腺癌。若腺癌中含有恶性鳞状上皮,称为鳞腺癌。(3)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癌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核异型居中或由鞋钉状细胞组成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4)浆液性腺癌:复杂的乳头样结构,裂隙样腺体核异型性较大。恶性程度很高易广泛累及肌层脉管,或发生腹膜播散。(5)未分化癌:很少见。癌细胞既无腺体分化,又无鳞状上皮分化倾向。3.转移途径多数子宫内膜癌生长缓慢,局限于内膜或子宫腔内时间较长部分特殊病理类型的内膜癌,如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鳞腺癌透明细胞癌和低分化癌可发展很快,短期内出现转移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可有血行转移。(1)直接蔓延:病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向上可经宫角延至输卵管;向下可累及宫颈管,并继续蔓延至阴道。若癌组织向肌壁浸润可至子宫浆膜层,延至输卵管卵巢,并可广泛种植于盆腔腹膜、子宫直肠陷窝及大网膜。(2)淋巴转移:为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当癌肿浸润至深肌层或扩散到宫颈管,或癌组织分化不良时,易发生淋巴转移其转移途径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宫底部癌灶沿阔韧带上部淋巴管网,经骨盆漏斗韧带至卵巢,向上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宫角部癌灶沿圆韧带至腹股沟淋巴结;子宫下段及宫颈管癌灶与宫颈癌淋巴转移途径相同,可至宫旁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子宫后壁癌灶可沿宫骶韧带至直肠淋巴结;前壁癌灶可扩散至膀胱淋巴结内膜癌也可经淋巴管逆行引流至阴道前壁(3)血行转移: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全身各器官,常见部位为肺、肝、骨。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