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子宫收缩异常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肌肉活动增强所导致的子宫张力增加和过度痉挛性收缩有关正常月经期,子宫

痛经

腔内的基础张力<1.33kPa宫缩时压力不超过16kPa收缩协调,频率为3~4次/10min。痛经时子宫腔内基础张力升高宫缩时压力超过16~20kPa,收缩频率增加,且变为不协调或无节律性的收缩。由于子宫异常收缩增强使子宫血流量减少造成子宫缺血,导致痛经发生。

目前已经发现可以造成子宫过度收缩的原因有:前列腺素白三烯、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等

2.前列腺素或白三烯合成与释放过度1957年首次在月经血中发现了平滑肌的刺激物,并称其为“月经刺激物”。1961年发现经血中存在几个有活性的脂类物质,现在知道这些物质是前列腺素(PGS)。前列腺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羟基化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含量极微,而效应很强前列腺素主要由存在于细胞膜的磷脂合成,是对组织损伤的一种反映正常妇女晚黄体期,黄体退化孕激素水平下降,溶酶体膜不稳定磷脂酶A2释放,引起磷脂的水解,产生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通过两条途径生成不同的PG物质:

(1)在环氧化酶等的作用下生成前列腺素如PGD2PGE2,PGF2前列环素(PGF2),血栓素(TX)A2,称之为环氧化酶通路,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环氧化酶乙酰化后灭活而阻断此通路。

(2)在5-脂氧化酶作用下,产生白三烯白三烯是强有力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不同的类型PGs因结构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PGF2a及TXA2可以刺激子宫过度收缩;PGE2和PGI2可松弛子宫。与痛经最相关的PGs是PGF2a。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调节因子包括: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常见的刺激因子包括脂肪酸、创伤雌激素、孕激素cAMP、LH肾上腺素;抑制因子包括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

子宫内膜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重要部位。许多证据表明子宫合成和释放PG增加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因PGF2a及血栓素A2可以刺激子宫过度收缩导致子宫血流减少大部分原发性痛经妇女的月经血、宫腔冲洗液、经期子宫内膜及外周血中PGF2a浓度及PGF2a/PGE2比值显著升高静脉或宫腔内输入PGF2a可以出现模拟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包括有关的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前合成PGF2a的能力增强;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生成的PG为非痛经妇女的7倍月经期PG释放主要在初48h内这与痛经症状发生时间一致。分泌期子宫内膜合成的PG高于增殖期无排卵月经周期不出现痛经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部分痛经。

在相邻的肌肉细胞间,通过缝隙连接调节收缩信号的传递月经期子宫肌层内这种传递活动较为频繁;痛经妇女则更为频繁。已知PGF2a可以诱导缝隙连接,这可能是造成过度子宫收缩的机制引起PGF2a过度生成和释放的根本原因仍不十分清楚。一些研究证实,人类子宫内膜及肌层合成PG受月经周期的影响,高雌激素水平尤其重要,有报道痛经妇女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原发性痛经妇女经血中PG水平增加,不仅刺激子宫肌层过度收缩使子宫缺血并且在剥脱的子宫内膜层,损伤点继续产生小量的PG使盆腔的神经末梢对PG敏感化,致使机械的刺激或化学刺激如缓激肽和组胺等引起疼痛的阈值降低。研究还发现给予痛经和非痛经患者子宫内PGE2和PGF2a,子宫肌的反应无不同。由于PGs迅速地分解为15-酮,13,14-双氢PGF2a,虽然痛经妇女血浆PGF2a浓度与对照相似但正常妇女血浆中15-酮,13,14-双氢PGF2a比痛经妇女高说明痛经者PG的代谢减慢。

部分痛经病人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并不增加而是由于5-脂肪氧化酶通路活性增强使白三烯合成增加,后者是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病人对非甾体抗炎药无效。

3.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的作用血管加压素作为痛经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已由许多研究证实。原发性痛经妇女中血管

痛经

加压素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也能引起子宫肌层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子宫血流减少;静脉输入高张盐水,可使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更增强子宫收缩,加重痛经症状。

雌激素能刺激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加压素此作用可被孕激素抵消。正常情况下排卵期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黄体期下降直至月经期。原发性痛经妇女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所以在月经期第一天血管加压素水平高于正常人2~5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

以往认为催产素与痛经关系不大但近来研究证实,非孕子宫也存在催产素受体给痛经妇女输入高张盐水后血中催产素水平也升高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都是增加子宫活动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这二种肽似乎都通过作用于子宫的特异性VI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受体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子宫的激素状态血管加压素也可能影响非孕子宫的催产素受体。用催产素拮抗剂,竞争性抑制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受体,可以有效缓解痛经(44%)由此也可看出加压素和催产素在痛经中的作用。

4.其他

(1)宫颈狭窄:过去认为未产妇宫颈痉挛,导致宫内压力升高,经血逆流入盆腔刺激盆腔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现在已知经期经血逆流现象较常见不一定引起痛经

(2)其他肽类及自主神经系统: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也可造成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收缩,而导致痛经自主神经系统(胆碱能、肾上腺素能)肽能神经也能影响子宫及血管骶前神经切除可以治疗痛经,足月妊娠产后痛经减少,也与子宫的自主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有关

(3)免疫系统:近来有学者首次研究了痛经患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的改变发现周期26天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下降,周期第3天血中单核细胞β-内啡肽水平升高,认为痛经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形成了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免疫反应的改变关于痛经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和探讨。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