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混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3种类型,即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事实上各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之间无严格区分,仅仅是代表混浊以何部位为主导的情况。皮质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占65%~70%;其次为核性白内障占25%~35%;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相对比较少见,仅占5%

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2、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远不像皮质性白内障那样具有复杂的形态学变化和发展阶段。核性白内障往往和核硬化并存。最初,混浊出现在胚胎核,尔后向外扩展直到老年核。这一过程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晶状体核混浊过程中可伴随着颜色的变化。早期,少量棕色色素仅仅积聚在核区而不向皮质区扩展。但有时皮质区很薄也可呈现整个晶状体均呈棕色反光的外观。当色素积聚较少时核心部呈淡黄色对视力可不造成影响,眼底亦清晰可见裂隙灯检查可在光学切面上以密度差别勾画出混浊的轮廓。

3、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 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subcapsular cataract)是指以囊膜下浅皮质混浊为主要特点的白内障类型混浊多位于后囊膜下呈棕色微细颗粒状或浅杯形囊泡状。有时前囊膜下也可出现类似改变。病变一般从后囊膜下视轴区开始呈小片状混浊与后囊膜无明显界限。在裂隙灯下检查时,有时可以发现混浊区附近的囊膜受累,呈现黄、蓝、绿等反射,形成所谓的多彩样闪辉(polychromatic luster)现象。由于病变距节点更近,因此即使病程早期,或病变范围很小很轻,也会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临床上常常发现视力同晶状体混浊程度不相符合的情况仔细检查方可发现后囊膜混浊是其主要原因。当前囊膜下出现类似改变时囊膜下透明区消失可演变成前囊膜下白内障。这种类型的白内障多发生在60~80岁年龄组但在成熟期或过熟白内障以晶状体全面陷入混浊为特点,其前囊膜下受累必然是一种并发现象,不应与此相混淆。[1]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