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鉴别

检查鉴别

一、检查

1、血小板计数 急性型常<20×109/L,慢性型多在(30~80)×109/L。由于血小板减少,故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除大量出血外,一般无明显贫血及白细胞减少。

2、血小板形态及功能 外周血小板形态可有改变,如体积增大,形态特殊,颗粒减少,染色过深。周围血中巨大血小板为一些较幼稚的血小板,它反映了血小板更新加速。

3、骨髓检查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急性型者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慢性型者巨核细胞多显著增多,但胞质中颗粒减少,嗜碱性较强,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胞质中出现空泡变性。在少数病程较长的难治性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减少。

4、血小板抗体急性型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比慢性型者高,其升高为暂时性。在血小板上升前PAIgG已迅速下降,甚至恢复正常。缓解期病人,持续高水平PAIgG,提示血小板代偿性破坏,病人易复发。切脾后PAIgG降至正常。如仍然升高,则表示抗体在肝脏产生,或有副脾存在。一般而言,PAIgG高低和血小板计数相关,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B超、X线、CT、MRI、肝肾功能检查。

二、鉴别

由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慢性ITP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相鉴别如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Evans综合征等。后者一般有原发病或明显的致病因素并有相应的临床和检验特点:

1、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常伴发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其中有14%~26%病例伴发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减少,大多是由免疫异常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作为SLE的前驱症状,一定阶段后即呈现典型的SLE表现。应用51Cr标记血小板以测定其寿命肯定为破坏过多。血小板破坏原因与血清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有关。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同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人认为切脾能促使潜在SLE的发生,但多数学者不同意。

2、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所引起的巨细胞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后期,恶性肿瘤髓内浸润。在这些患者,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少数虽可增多,但血小板寿命正常。

3、微血管病使血小板破坏加快,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小血管炎,海绵状血管瘤,及人工心脏瓣膜综合征,严重感染等。在这些疾病中,血小板减少常伴红细胞破坏所致贫血。此外,尚有原发病或病因的表现。

4、脾功能亢进脾亢使血小板在脾内阻留和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减少除有脾大及血小板减少外,尚有白细胞减少及贫血,且有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发病如肝硬化、疟疾等。

5、Evans综合征这是ITP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综合征,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临床上除有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症状外,尚有黄疸、贫血等征象,Coomb’s试验常(+)。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少见,其特点为:

(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神经系统症状,任何年龄都可发生,起病常较急,有发热、出血症状,起病后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神志模糊、半身麻木、失语、抽搐等,肾脏病变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可发生黄疸,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计数下降,血红蛋白不同程度下降,血象中出现大量破碎和畸形红细胞;骨髓检查示红系增生,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一般无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典型实验室检查改变。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