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绝经期乳腺癌的预后预防

预后预防

编辑

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器官是腋窝淋巴结。一般根据淋巴结活检及切除的淋巴结中阳性淋巴结所占的比例来判断预后。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还有:原发灶的大小、肿瘤的组织学及核分级、受体情况年龄、neu/HER2基因表达情况P53基因、组织蛋白酶D、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指数等。受体情况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用来指导治疗,如抗雌激素治疗。病灶大小可以说明在发现之前肿瘤生长的时间,从而大概估计有无转移。最近还发现预后与周期蛋白D、环氧合酶-2(COX-2)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比较容易转移的器官还有肺、骨骼、肝脏以及脑,它们为何会成为乳腺癌转移的靶器官呢?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认为是因为这些器官存在着乳腺癌细胞的趋化因子如果这种论点正确,那么就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由于绝经后妇女早期病变的生存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很重要。年龄越大肿瘤生长及转移越慢,这对绝经妇女的生存率十分有利。

预防:虽然在乳腺癌病因学领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及调查,提出了各种病因学假说但还未发现引起乳腺癌的真正病因,要像对待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那样对乳腺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似难实现,因而人们寄希望于乳腺癌的普查,希望在人群中早期发现与检出那些尚未出现临床较明显症状的早期乳腺癌病人。许多国家通过各自实践,证明了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1.病因及发病学的预防(一级预防)乳腺癌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何开展一级预防,目前考虑的可行途径有3条:①研究清楚癌肿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固然是预防癌的根本途径,但恐非短时期内所能做到的;②发病学的预防,目前多认为人体内经常有细胞发生突变或癌变,但并非都能发展为癌,有癌细胞一旦出现,便可被免疫监视系统识别而被排斥掉,因此健全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③及时和正确地治疗乳腺癌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在防止乳腺癌发生上是有实际意义的也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目前应在已获得的乳腺癌流行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妇女的防癌知识宣教工作。可行鶒的措施为控制高脂肪膳食及减肥。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均证明,日本每天食肉、蛋白、黄油、干酪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要提高1.1~2.83倍,而每人每天猪肉摄入量与乳腺癌的相关系数最高,次为脂肪摄入量。高个子(>155cm)及肥胖(>65kg)妇女较瘦小的妇女危险性高11.5倍。膳食对身高、体重及初潮年龄的影响是明显的,可能直接影响乳腺癌的发病鶒,其机制可能是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美国于1984年开始在乳腺癌高危险因素妇女进行降低膳食脂肪摄取的干预试验研究,要求参加试验的人将食物脂肪由40%降至20%,观察的终点乳腺癌发病率降低食物干预试验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使受试对象坚持食物干预措施,目前能做到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防癌普查人员加强对试验对象的联系和督促,这在大规模预防试验中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受试者坚持合作。

2.提倡乳腺癌“三早”(二级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乳腺癌的预防方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死亡报告制度,加强基层初级保健单位的建设是乳腺癌“三早发现的关键”基层保健应掌握乳腺癌危险人群并登记造册定期观察,目的在于提高“三早”的机会,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早期发现早期乳腺癌是“三早”的核心与关键。近年由于卫生知识较普及,门诊已能发现少量早期乳腺癌病人,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早期乳腺癌病人未得以诊治因此需开展防癌普查,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并推行妇女乳腺自我检查法。为早期发现乳腺癌可应用流动检查车将乳腺干板照相B超、细胞学检查设备等结合起来到基层单位普查,以发现与掌握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定期随访随诊。美国肿瘤协会普查主要依靠乳腺X线摄片,全部乳腺癌病人有48%可单凭乳腺摄片发现,该协会于1984年建议:①有乳腺疾病表现者,不论年龄大小,均应经常体检并行乳腺摄片;②35~40岁妇女应摄基本乳腺片。对已发现有乳腺可疑病变者,应力争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在X线指导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B超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综合诊断可望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常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促进病人康复(三级预防)对早、中期乳腺癌积极手术,并开展对各种乳腺癌适应证、禁忌证及疗效的比较观察及研究。积极施行并研究、改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对晚期乳腺癌应加强综合疗法的应用以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对已生存的病人加强随访观察,采取措施促进其康复,并对病人开展整形、心理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