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月经期精神障碍是行经的同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和行为改变,其原因可能是在月经前半期雌激素分泌增多黄体酮 分泌减少而出现的躯体症状性冲动和情感不稳等临床表现症状在月经期最明显月经后消失次月月经期又复发,但也有报道性冲动在月经期降低,月经后升高,直至中期。

2、妊娠期精神障碍

(1)内分泌改变说:妊娠早期3~4个月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处于动荡变化中,此时妊妇易产生情绪不稳、易激动、焦虑等。在以后的妊娠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又相对保持平衡,此时精神活动也较稳定在妊娠后期3个月内分泌系统又发生变化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雌激素分泌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胎盘开始衰老等此时又易出现精神障碍。

(2)心理和性格因素:生活事件,如家庭工作等不愉快可诱发本病,病前性格内向固执敏感、多疑、恐惧等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3)既往或家族中有精神病史,或家族中有妊娠期精神障碍者易发本病(国内袁氏报道了一组祖孙三代4例妇女在妊娠时均出现了精神障碍)。

3、更年期综合征精神障碍

(1)生物学因素:性腺功能减退,特别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和(或)孕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升高,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引起内分泌功能及代谢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不少学者倾向于雌激素缺乏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①有研究证明更年期出现的抑郁、焦虑及躯体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性激素水平有关;②Keer等认为抑郁情绪是雌激素的缺乏,导致了血中游离色胺酸浓度下降抑制了5-HT的合成③有临床文献报道,雌激素能提高更年期妇女的不良心境和认知功能。我们有关本病多因素研究中也提示性激素的变化在更年期情绪障碍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单纯生物学因素,不能给本病作出圆满解释,因为并不是所有妇女在更年期都会出现症状,而激素代替疗法也并不能完全和满意地消除症状在更年期伴有和不伴有精神障碍的两组对照研究表明,两组的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无显著差异。

(2)心理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多涉及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几十种之多。可归纳为,个性特点(内向情绪不稳神经质等)行为方式经济状况、居住环境文化背景、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更年期的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既往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

4、周期性精神病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障碍有关,临床和内分泌实验研究表明本病与间脑-脑垂体下丘脑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具有卵巢功能不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性腺功能不足;心理因素在本病的诱发上也起作用,据调查在35%~75%病人在起病上有精神刺激,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为敏感多疑、胆小、脆弱(占50%),热情、活跃、易激惹(占35%)而临床表现与性格也有一定联系。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