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编辑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影像

结肠血液主要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给而肠壁内的局部循环则由一系列成对的小血管构成 。肠黏膜接受肠壁流量的50%~75%,因此血流的变化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肠黏膜。

处于两支动脉末梢供血区域交界处的左半结肠容易发生供血不足,因此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最多。据Marcoso统计,累及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者最多(约占45.2%)其次为结肠脾区(43.8%)及横结肠(31.5%) 仅少数病例发生在升结肠(16.4%)或直肠(11%)。因而缺血发生肠管狭窄者,则主要位于结肠脾区及降结肠。

降结肠不管缺血是阻塞性或非阻塞性其临床过程是一致的, 一旦局部供血动脉发生阻塞,侧支循环不易形成时,肠壁即发生缺血,而功能及代谢最为活跃的黏膜层最易受到缺氧及缺血的影响,发生水肿、充血、坏死、出血;当局部循环持续淤滞而得不到改善时,则病变可向深层发展到肌层及浆膜,引起全层肠壁梗死甚至穿孔,非阻塞性肠缺血一般认为是可复性的但对年龄大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完全恢复是很困难的;阻塞性缺血是血流的机械性梗阻,因此病情是严重的但在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下,病变也可以较轻。

【۩相关文章】
【☺用户提问】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