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类圆线虫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类圆线虫病流行于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包括美国南部的农村地区。成虫生活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及粘膜下,排出的虫卵立即孵化释出杆状蚴,后者移行到肠腔随粪排至体外,在土壤内数天后转化为感染性丝状蚴,和钩虫一样,该幼虫钻入人的皮肤,移行经肺到达肠道,约2周在肠道内成熟。

在土壤中,经几代自由生活世代后又可回复到寄生世代。丝状蚴可不经土壤期而直接钻入结肠或皮肤。在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感染多系裸露的皮肤与污染土壤中的幼虫接触所致。精神病院和日托中心以及乱交的同性恋中的大多数感染乃经粪-口途径的人-人直接传染所致。

可发生自体再感染,这种再感染可引起极高的虫负荷(超感染综合征),也可解释为什么有的感染可持续数10年。超感染综合征常见于细胞介导免疫缺陷者,偶尔也可见于胃酸缺乏或便秘的人,发生于健康人则甚为罕见。快速的自家感染和超感染常发生于亲人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感染者或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人,但艾滋病患者的弥散性类圆线虫病则并不常见,即使人群中类圆线虫病[1]感染率几乎达50%的非洲国家也如此。免疫抑制可导致以前患有无症状感染的人发生严重的超感染。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