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香薷的名家论述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

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

《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②《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蒲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③《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

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④《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

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

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⑤《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⑥《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

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⑦《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

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自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

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

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

《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

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