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道首页>>土茯苓的中药属性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禁/宜人群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炮制方法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

1.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2.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

资源分布

1.分布于甘肃(南部)、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海南、云南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中药简介

药名:土茯苓

汉语拼音:TUFULING 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原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

别名:刺猪苓、硬饭、仙遗粮、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附方介绍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茯苓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相关文章】
© 2015-2016 vjvd.com All Rights cancer Reserved.